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化学系和1936年成立的化工系,汇聚了张洪沅、丁绪淮、时钧、傅鹰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杰出人才。学院秉承着“耐劳苦、尚俭朴、勤学业、爱国家”的重大精神,经过九十余年沉淀,已然成长为具有严谨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实力雄厚的科研成果的集体,并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、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,成为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,相继获批国家及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、市级教学团队1个、国家、省部级及校级课程25门、共出版教材及专著30余本,其中国家及省部级规划教材5本;近年来获各类省部级及校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。
学院坚持学科兴院、特色立院,现有化学、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材料化学、制药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,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和“化学”两个学术学位博士点和硕士点,两个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点、1个硕士点,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博士后流动站,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、博士及博士后的全方位、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学院坚持理工交叉、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,以前沿科技为重点,搭建起了包含“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”、“化工过程强化与反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”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。坚持科教融合,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和“化学”为“十四五”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。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在软科世界排名中名列35位。“化学”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‰,整体学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。
学院牵头承担了包含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数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。近五年,共发表SCI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,其中在Nature及其子刊上产出高水平成果数十篇,获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。科研成果显著,科研影响力重大。
紧随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时代机遇,学院以研究型学院建设为中心,打造出新能源化工、智慧化工、生物化工、化工新材料、精准合成化学、分子反应动力学、智能分子识别化学、分子光谱化学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。
站在学校迎接百年办学历史、全面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, 将进一步整合资源、凝练方向,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最有竞争力的百年高校教育品牌,为中国创新发展贡献蓬勃的力量!